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非遗项目有哪些?
我国非遗项目有昆曲、古琴艺术、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等。
昆曲(Kun Opera)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
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刘三姐歌谣、八达岭长城传说、王昭君传说、陕北民歌、赵氏孤儿传说、庄子传说、黑暗传、水鼓舞等,截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根据联合国的《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这几个方面: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算盘:
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2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52个非遗是哪些
中国52个非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中国52个非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36项):
1.明清皇宫。
2.秦始皇陵。
3.敦煌莫高窟。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长城。
6.武当山古建筑群。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9.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10.庐山国家公园。
11.平遥古城。
12.苏州古典园林。
13.丽江古城。
14.北京皇家园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颐和园。
15.北京皇家祭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天坛。
16.大足石刻。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8.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
19.龙门石窟。
20.青城山和都江堰。
21.云冈石窟。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23.澳门历史城区。
24.殷墟。
25.开平碉楼与村落。
26.福建土楼。
27.五台山。
28.登封“天地中心”历史建筑群。
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30.元上都遗址。
3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32.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33.大运河。
34.土司遗址。
35.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36.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世界自然遗产(12项):
1.黄龙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
6.中国南方喀斯特。
7.三清山国家公园。
8.中国丹霞。
9.澄江化石遗址。
10.新疆天山。
11.湖北神农架。
12.青海可可西里。
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项):
1.泰山。
2.黄山。
3.峨眉山风景区及乐山大佛风景区。
4.武夷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
1、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2003年
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
入选时间:2005年
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
入选时间:2009年
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
入选时间:2009年
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
入选时间:2009年
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
入选时间:2009年
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入选时间:2009年
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
13、《格萨尔》史诗
入选时间:2009年
关于藏族古代民族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
入选时间:2009年
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
入选时间:2009年
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
16、新疆《玛纳斯》史诗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17、妈祖信俗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18、蒙古族呼麦
入选时间:2009年
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
19、福建南音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20、热贡艺术
入选时间:2009年
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22、藏戏
入选时间:2009年
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
25、西安鼓乐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26、粤剧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27、羌年
入选时间:2009年
羌族人民借以表达对所有生灵、祖国和祖先的尊重和崇拜。
28、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2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入选:2009年
集纺、染、织、绣于一体。
30、麦西热普
入选时间:2010年
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
31、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入选时间:2010年
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
32、中国活字印刷术
入选时间:2010年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3、中医针灸
入选时间:2010年
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
34、京剧
入选时间:2010年
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
35、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
入选时间:2011年
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
36、皮影戏
入选时间:2011年
皮质或纸质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
37、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入选时间:2012年
自公元10世纪开始就在闽南地区广泛传播。
38、珠算
入选时间:2013年
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39、二十四节气
入选时间:2016年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以上就是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责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几大类。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1、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王金山、王嘉良、王建江、吴文康。
2、全聚德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3、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4、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二批及第三批扩展项目。
5、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