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是什么?
出自两首诗。
1、第一句话出自近代诗人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译文:
我们初次相识,在广州品茗畅谈的情景,至今使人不能忘怀,在重庆再次会晤,您向我索诗,那时正是秋天草木枯黄的时节。
我从第一次来北平,历经三十一年的风雨战斗,又回到这旧都,在这落花缤纷的暮春时节有幸读到了您华美的诗篇。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
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2、第二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登飞来峰》作品鉴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表达了对柳亚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柳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登飞来峰》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放眼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放眼世界,目光远大一些。
放眼量读音:fàng yǎn liàng 。
《风物长宜放眼量》:本书是一代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文章选录与发言整理,囊括了季羡林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解读、对东方文化内涵的精辟分析、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理性论述和对四大文化体系的深刻总结。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放眼量语出:
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句的意思是说:“牢骚太过于强烈,就要当心堤防肠断,永远应该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是什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诗如下放眼量:
饮茶粤海未能忘放眼量,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词句注释放眼量:
①饮茶粤海:指柳xx和毛xx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放眼量的交往。粤海:广州。
②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xx索讨诗作,毛xx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③叶正黄:秋天。
④牢骚:1949年3月28日夜柳xx作《感事呈毛xx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⑤长:通“常”。
⑥放眼:放宽眼界。
⑦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⑧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xx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刘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放眼量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
首联两句回忆同柳亚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见,表明彼此并非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