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标准视力对照表的新旧对照表
新旧视力对照表如下图所示视力标准对照表:
从2012年5月份开始视力标准对照表,当再去医院或是体检中心检查视力时会发现,原来的视力表似乎发生了变化,不仅灯箱变亮了,看得清楚了,视力表的第一行也多出了一个E ,即由单视标增加为两个视标(两个E )。这就是新版的对数视力表国家标准。如下图所示。
从2012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今后医院的视力表都会渐渐换成这新版本。它适用于3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一般体检,招生、招工等体检的远、近视力测定与视力障碍筛查,属于强制性标准。
扩展资料视力标准对照表:
新版视力表较旧版视力表的变化:
1、新版视力表的主要起草人、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院长王勤美教授介绍说,新标准在保留了原来版本的视角、视标形状、标准距离、视标增率和视力记。
2、新版视力表的尺寸上基本没变,明显的的改变就是第一行(5分记录为4.0)由原来的单个视标增加为两个视标,这样不仅使低视力测定有所改善,也减少了首行视标被猜对的几率。
3、新版视力表提高了灯箱亮度标准,即将不低于200坎德拉/每平方米,这样可避免检查者因光线看不清视力表,而影响到测试结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国标视力表
14岁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
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
2岁:0.4—0.5, 3岁:0.5—0.6, 4岁:0.7—0.8, 5岁:0.8—1.0, 6岁:1.0或以上
孩子5岁时的视力应为1.0以上,8岁后应为2.0左右,14岁后的饱和视力可能达到3.0左右。1.0仅为正常视力的最低标准,1.5也不是最好的视力.
温馨提示:如果10岁以上的孩子其视力仅为1.0的话,就应着手寻找防治视力下降的措施了。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超过1.0才属正常,否则,到14岁以后有可能还要减弱,甚至成为极度近视.
儿童视力发展规律
1~3岁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从1岁开始,孩子特别喜欢借由眼睛导引手部活动,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眼手间的协调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长,视觉辨识能力在这一阶段也大大提高了。
4~6岁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这一阶段若孩子视力异常,有明显的征兆。喜欢近距离看电视,喜欢眯眼或歪头看东西,喜欢揉眼睛,或对视觉活动特别不感兴趣,这些都应该引起重视。这时近视问题也已经浮现,当孩子出现近距离看电视或看书,常抱怨看不清楚,很容易撞倒东西时,可能都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征兆,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持续进行各种矫正治疗。
什么会影响孩子视力下降
开灯睡觉:开灯睡觉会影响孩子视力,医学研究表明,婴儿睡眠时不关灯会增加孩子患近视眼的可能性。
不要用眼过度:此时孩子的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
监测视力发育状况:此时应开始对孩子的视力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分别查两眼的视力,以便发现单眼的视力异常。
噪音损害视力:科学研究发现,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而且还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
年龄与视力对照表,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
年龄与视力对照表
大家通常将视力不低于1.0(5.0)作为判断标准,但这个标准对幼儿来说不完全适用。因为,学龄前儿童视觉仍处于发育过程,6岁后相对稳定。不同年龄的孩子,应采用不同判断标准。
刚出生视力标准对照表:刚出生视力较低,家长离孩子远一点,他就看不清了。
6个月:视力还不到0.1(4.0)
1周岁为0.2(4.3),
3岁≥0.5(4.7),
4岁≥0.6(4.8),
5岁≥0.8(4.9),
6岁及以上≥1.0(5.0)
那么家长怎么发现孩子视力问题呢?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生介绍,可通过几种情况早期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有问题:4个月时能否注视玩具,8个月时眼睛能否随着物品转动,1周岁能不能看到远处物体,3周岁可以到医院检测视力。
影响儿童视力发育主要有三类疾病
1.近视
我国儿童近视发病率高,遗传、学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健康、环境等都是致病原因。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甚至形成病理性近视,出现并发症。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生介绍,近视最常用的矫正是佩戴眼镜,视力清晰后,可能减轻或抑制近视发展。另外,日常应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视物时间,每天晒足2小时日光浴,读书写字合理距离、良好、坐姿正确,合理补充营养。
2. 散光
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常的一种表现,与角膜弧度有关。平行进入眼内后,不能于一点(焦点),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称为散光。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生介绍,按表现形式,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前者可用镜片矫正,后者无法用镜片矫正。
3. 弱视
弱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4%,它是儿童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屈光不正(包括远视和散光)、先天白内障、斜视等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一种视神经发育迟滞状态。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生介绍,弱视治疗的黄金期是3-6岁,超过12岁效果就不太好了。
有更多 儿童视力问题, “了解更多”免费。
以上就是与年龄与视力对照表相关内容,是关于标准视力对照表的分享。看完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视力标准对照表!
视力换算表,就是几点几,对几百度?
分析如下:
1、视力换算表,就是1.0,对20/20。
2、正常视力下,1 分角(1/60 度)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为 2 到 4 微米,大致相当于锥体直径。一般说的正常视力 1.0 是小数写法。等价的表示方法是英制的 20/20,其含义是说,这个人在 20 英尺外能看清正常视力的人在 20 英尺外能看清的东西——这个含义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人话……
3、事实上,视力这个东西用视角来解释就清楚多了,要分辨两个点,成像所在的两个兴奋锥体之间至少要隔一个不兴奋锥体,否则两个像重叠也就分辨不出来了。一般视力表是站在 20 英尺(6 米)外看的,1.0 的内容大约相当于 5 分视角,也即大概 1 厘米。这个小数 1.0 同时也表示最小的分辨视角在 1 分角左右。
4、事实上,0.5 视力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视角分辨能力大概在 1/0.5 = 2 分角左右,比正常视力的人差了一倍。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了,其实 0.25 (20/80,6/24)视力的人比 0.5 视力的人更差一倍,但是小数写法 0.25 和 0.5 比只减少了 0.25,这种小数表示方法并不能直观的比较出视力差距。
5、这种分数表示 20/20 是英制,等价的国际单位表示是 6/6(就是把 20 英尺换成了 6 米)。0.5 视力的分数表示是 20/40,或者 6/12,意思是说,这个家伙站在 6 米外,只能看清正常视力的人在 12 米外就能看清的东西。
扩展资料
1、学龄前期:1至7周岁的儿童,主要是玩耍,所以,为了保护眼睛,必须选择不带有锐角的玩具。同时,家长和保教人员要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做危险的游戏;看书时光线要明亮、柔和,应避开强烈的阳光,如果对光线没有把握,不妨用护眼光度笔做些监测;眼与物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30里面左右);如有斜视,应及时去医院矫治;并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指揉眼,不用别人的手巾擦眼睛。
2、学龄儿童:看书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以上,并且要特别注意光线亮度是否合理(是否太亮/太暗),可以用护眼光度笔来监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其身体(尤其是头部和手)经常会挡住光线,需要家长经常提醒并纠正。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同时要注意眼病的预防和治疗。
3、成人时期:成年人,身体各部已经基本发育成熟,眼睛也是这样,所以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这时保护眼睛,主要应从免受外伤方面注意。同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治疗。有沙眼的应当积极治疗,以免发展严重,造成倒睫;得过虹膜炎的,应注意预防受凉感冒,以免连续复发,形成白内障。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视力保护措施)
视力正常标准是多少
01
一般情况下视力的正常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化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两种表测量的结果。两种结果视力正常标准分别是1.0和5.0。这种视力只能称为中心视力,除此之外,正常视力标准应该还包括周围视力标准和立体视力标准,只有三种视力都满足生理要求时,才能成为视力正常。
02
周围视力我们一般俗称余光,是指眼睛观看目标时,非视觉区域看到的范围。周围视力正常的标准包括:顶部达到60度,两侧达到90度,底部达到75度。
03
立体视力我们也称为三维视力,是指在中心视力正常的前提下,感受到的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这种空间上的感受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正常是立体视力正常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