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1月15日 16:31:11 16
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地震灾害指的是什么?2、...
󦘖

微信号

18322445027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灾害指的是什么?

地震灾害指的是: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扩展资料: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引起的灾害有直接灾害,也有由直接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直接灾害是由于地震的直接作用,如地震波产生的强烈震动、地震断层错动和地面变形,引起房屋破坏、工程设施损毁、物品损坏等,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压埋和伤害,属于地震直接灾害,主要包括:

(1)房屋破坏。地震的最直接破坏对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房屋受损或者倒塌不仅造成巨大的建筑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因砸压造成人员伤亡和器物财产损失。

(2)基础设施破坏。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的水利工程,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设施被破坏的后果,既包括本身的经济价值丧失,也包括功能丧失带来的损失,加剧了地震灾害。

(3)工业能力破坏。工业设施、生产设备、装置的破坏,不仅造成了直接物质财产的损失,而且还将影响震后的回复重建、物资供应和经济发展。

(4)室外财产破坏。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会遭到地震的伤害和破坏。

(5)环境破坏。大震还会引起山体滑坡、崩塌、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破坏自然环境,并造成基础设施、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地震发生时引发的直接灾害,还会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成为次生灾害。如因房屋倒塌使火炉翻到、燃气泄漏、电器短路等引起的火灾;因地震导致的水库垮坝或堰塞湖决口引起的水灾;因仓库、储罐、容器破坏受损引起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和扩散;因工厂房屋和设备破坏造成非正常工作状态导致的爆炸;因设施破坏、环境恶劣、水源污染造成的瘟疫流行;因破坏严重、救灾不力、供应中断或地震谣言引起的社会骚乱;因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因核设施损坏造成的放射性核泄漏等灾害,统称为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

地震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地震灾害,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而且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地震灾害,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据统计地震灾害,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地震灾害分为哪四个等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在天灾面前人类显得渺小且无力,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而地震就像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看似平静的地表之下,时刻隐藏着杀机。下面,我就带你去了解地震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地震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通常被称为地震三要素。这是对地震的最简单、最主要的描述。时间是指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指震中所处位置,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震级是指发生地震的大小,用M来表示。

此外,对于地震灾害而言,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是人们希望了解的。这两点与以上三要素合称为地震灾害五要素。

地震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1、突发性强

地震发生十分突然,持续时间只有几十秒甚至十几秒钟,但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灾害,人们往往从思想上到物质上都没有准备的时间,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灾难就降临了,所以预防难度很大,后果更为严重。

2、破坏性大

发生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往往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976年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有100多年历史的北方工业重镇唐山,在几十秒钟内被夷为平地。

3、影响面广

地震发生后,尤其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如唐山地震)发生后不但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而且对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这种创伤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愈合的。人们世代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4、连锁性强

地震发生后,除因建筑物破坏引发的灾害外,还会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海啸、山体滑波、泥石流、毒气泄漏、流行病、放射性污染等。特别是现代,一旦地震发生,会造成供电系统破坏,交通中断,通讯系统、网络系统瘫痪,供水、煤气、输油管道破裂,造成更加严重的灾害和损失,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