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 1、市值大跌、产品下架,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只是1000亿
- 2、滴滴上市,又和柳家人有关系
- 3、“滴滴法”出台了,但这只是开始... ...
- 4、从“大数据杀熟”到搜集隐私数据,巨头滴滴怎么了?
- 5、悄悄赴美上市,随后APP被全网下架,滴滴的事情还没完?
市值大跌、产品下架,这一次滴滴失去的不只是1000亿
共享经济曾被外国青年们评选为中国新时代滴滴股权结构的“四大发明”之一。追溯国内共享经济滴滴股权结构的起源,“滴滴出行”算是鼻祖之一了。
2012年,滴滴出行将“共享出行”的概念带到国内市场,在国人对这一新形式还熟悉的时候,滴滴出行以丰厚的补贴吸引出租车司机、甚至是拥有私家车的用户、乘客参与到其中。很快滴滴就一统国内的出行市场,甚至取代出租车成为大多数短途出行的首选。
随着滴滴出行的风靡,甚至还出现了可以说是“复刻”滴滴出行的企业,如“嘀嗒”、“哈啰”等。不过由于先入为主以及前期“烧钱式”的补贴带来的垄断性市场份额,大多数司机和乘客都更倾向于滴滴出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滴滴出行是盈利的。
如2016年出现的拼多多,前期也是采用“补贴换市场”的模式吸引客户,这期间拼多多完全是倒贴钱,直到去年才真正实现盈利。
滴滴出行也是如此,从创立至今,滴滴出行有长达7年的时间,都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直到2019年才首次实现微薄盈利,这对于滴滴出行来说,无疑是个好开端。当然盈利不是滴滴的终极目标,上市才是。
上市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对于盈利微薄的滴滴出行来说也同样如此。苦熬多年,上个月的月底,滴滴出行终于迎来上市。
然而上市一事却饱受争议,其一是因为,滴滴出行选择在美国上市。国内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都选择回归港股上市。而滴滴却绕开选择在美,因而引来大众质疑。
要知道,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持股21.5%的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持股达12.8%的美企Uber,最高的股份掌握在日、美的股权结构,和阿里巴巴相差无几。
对此,大众可以理解滴滴不能在大陆上市,但阿里都能选择回港,为何滴滴不行滴滴股权结构?据知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滴滴的投资人急需套现,不得已之下才赴美上市。
其次,上市未几日,滴滴出行被一则通报点名,这之后滴滴出行不但要配合调查,其APP也被下架,新用户无法再注册。
这次调查事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上市首日市值达678亿美元的滴滴大幅缩水,目前仅有531亿美元,连降147亿美元(约954亿人民币元)。
简单来说,就是滴滴出行还没有完全消化上市成功的喜悦,就损失了近1000亿元滴滴股权结构!
这遭遇和不久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蚂蚁金服还未来得及成功上市,便戛然而止。
说实话,滴滴出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的出行方式,方便了国人的出行,与此同时,也让家里有车的普通人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份赚外快的工作。
只不过,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意外事故,令滴滴被卷入舆论中心,风评也大不如前,从而给予市场上早就想刮风这一领域的同行机会,与其同分一杯羹。
当然滴滴目前的损失远远不只是市值缩水,还有调查之后,如何重建品牌形象以及在用户心中的口碑等。大家对滴滴有什么看法呢滴滴股权结构?以后还会使用滴滴吗?
滴滴上市,又和柳家人有关系
滴滴这家公司呢,在国内出行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龙头企业。简单说下这家公司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美国UBER,其它就是创始人程维,柳青,阿里腾讯等等。可以看出,滴滴虽然是国人创办企业,但其目前的最大股东和第二股东都是外企,投票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外企手中。
为什么滴滴不在国内上市呢?首先不说其愿不愿意的问题,我们先谈论下客观条件。首先国内主板上市要求企业需连续三年盈利,那滴滴满足这个要求吗?其次在国内上市通常时间线会拉得比较久,但是滴滴很缺钱,投资人压力很大,是非常急于套现的,据不完全统计,滴滴自成立以来至少进行了18轮融资,总计融资至少210亿美元。按照此前公开信息显示,仅2018年滴滴年亏损超过100亿,累计亏损超过500亿。那滴滴为什么不在港交所上市呢?很简单,港交所上市通常企业估值偏低,这不符合滴滴“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追求。
资本利益和国家安全,滴滴选择了前者。在举国欢庆的建党百年前一日毅然决然地在美国上市。令人疑惑地的是,企业上市按说是巨大变革,对于滴滴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应该会闹出很大轰动,但是滴滴这次不开会不敲钟,企业高管也一声不吭,“悄悄”地在美国上市了,如果不是纽交所发出的通知,滴滴上市反而还成了个秘密。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逃避国内相关部门的审查,如此规模的公司居然没有给国内相关部门提供相应通告和资料,完全无视中国法律,悄悄地给美国递交了申请文件。其中原因,大家细品。
滴滴股东中有位柳家人,柳青。
可以说柳家人实现了三代与国家作对的壮举。
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正是最近舆论热点维他奶的内地商标注册办理人。并且受美国IBM公司委托,促使深圳工商局查抄了6家仿冒厂家,保护了IBM产品的商标专用权。作为中国002号律师,全心全力地为国外品牌在国内打击“仿冒”,虽说不违法,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柳传志大家都清楚,当初联想集团在通信编码技术投票中站队美国,被国人嗤之以鼻。如今的联想已经不是中国企业了,2004年联想为了收购IBM的PC业务,不仅仅付出12.5亿美元的代价,而且把总部也搬迁到了美国!现在的北京联想不过是一个营运中心而已。当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的时候,联想CFO甚至扬言“如果美国再加税,可以把联想的生产线搬出中国!”,内涵意思,大家再细品。
如今柳女士又参与了滴滴赴美上市。这一家三代真的是“基因优秀”
滴滴自己应该也清楚其掌握了太多的机密了,司乘信息,车辆信息,地图数据等等,从这些大数据不难去监测国家重要机关人员的行踪以及获得我国敏感单位的地理数据等。这些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万一有了战争,直接可以让美国对我们进行更精准的打击,国家是绝不会允许将这部分数据外泄的!
有些人说那滴滴可以不给美国啊!这事滴滴说了算吗?2020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所有赴美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将审计底稿,以及其他要求的数据提供给美国检查,否则将被强制退市。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就是这样被强制退市的。相信滴滴也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他最终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我相信他肯定会为此付出严重代价。
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按说应该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美国上市,但是贸易战以来尤其是特朗普通过《国外公司问责法案》之后,反而陆陆续续有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比如说三大运营商,中芯国际等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各企业家们还是要想清楚啊!
“滴滴法”出台了,但这只是开始... ...
7月10日下午两点多滴滴股权结构,《央视新闻》发布新闻:“国家网信办拟定,掌握超百万用户信息公司赴外上市须审查!”
该拟定被河南共青团戏称“滴滴法”,并在两小时内被网友迅速顶到评论第一。
该拟定被调侃为“滴滴法”,为什么反而深得大众心意滴滴股权结构?
这必须要从近日的“滴滴风波”谈起,我们先来简单梳理一下事态发展 。
但滴滴开心没到两天,就遭到国家重锤。
问题一下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滴滴当天就吓的一身冷汗,当日第一时间回应被网络安全审查:将积极配合,排查风险!
但随着网友的各种深扒,有人质疑滴滴已将国民的数据打包给美国。
但国民们并没有片面听信,毕竟这关系到大部分人的信息隐私问题。
至此,面对滴滴的遭遇,大部分国民却是一片欢声,很多人也追踪评论:已卸载滴滴!
这让人难免又发问,国家要求滴滴出行下架整改,为何如此深得人心 ?
滴滴出行赴美上市这一举动,背后到底又说明了什么呢?
01 敏感时期,滴滴为什么着急赴美上市
要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溯到6月10日。
很巧的是,滴滴选择在同一天,向美国证券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
而且,好选不选,非要选在举国同庆的我党诞生百年的前夕,赴美上市。而且在之前没有任何的造势和宣传。
滴滴此等反常做法,让人不禁生疑!是否想抢在安全法生效之前,抢先坐实坐大,以此来逃避中国政府的监管。
02 滴滴用了短短20天,就完成了上市审核!
从滴滴6月10日正式申请在美上市,到6月30日滴滴开始在纽约所交易,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
这是什么神一般的速度!!按以往的速度,不折腾个一年两年,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自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全面打压中国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制造了很多人为的麻烦,尤其是一些高 科技 公司、互联网公司。
前段时间,才有对华为的强烈打压,转过头却对滴滴敞开怀抱。难道这是因为美国反思改过、大发善心吗?
我只想说,中国有句老话,“ 事出反常必有妖 ”!
这不得不提及到滴滴复杂的股权构成! 滴滴招股书清楚注明了公司股权结构 :
众所周知,股权决定最终话语权,滴滴属于谁的,不言而喻!
而且有细心的人发现,滴滴有个独立董事,此人从西点军校毕业,是美国前正式军官,也曾是美国陆军的一名情报军官。
试问,滴滴种种行为到底何意?真是细思极恐!
03 滴滴此举,泄露信息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其他的先不说,我们先来看看滴滴到底手握多少国民的隐私信息。
大家都知道,要注册滴滴用户,必须填写很多个人信息资料,譬如身份信息,用车情况等等。
更重要的是,滴滴具有强大的地图导航功能,成千上万的司机每天满中国的跑,行程路线和信息每天都会有海量且精密的积累,滴滴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构建一幅庞大的智能地图信息。
来自“滴滴出行官网”
更何况,2020年12月,特朗普签署了《外资公司责法》。一方面,要求公司不受中国政府控制,另一方面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披露机密信息给美国审核。
滴滴选择到美国上市,人家会对你额外开恩,不进行检查审核?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初步明白,滴滴的数据安全到底有多大风险了吧。
这么重要的私密信息,却不是由我们国家全权私自掌控,掺杂了这么多“外人”在其中,难免让人心生担忧。
04 互联网行业的整治和规范,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我国,网上或各式软件对大众信息的非法获取和绑架早已是众所周知,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自己采集的数据都是合理合法合依据的。
但国家不会一直坐以待毙,以前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值得提醒的是,这三家企业也是在今年6月,完成了在美国的上市,同样都掌握了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我们绝不容许数据外泄给美国。
国家这次的重拳出击,不光重创了滴滴等企业,也击中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七寸。
这几天,企业集体倒地的股价走势,也说明了这些企业的慌乱。
国家此举,强势的说明了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对有疑泄露我国信息者的强硬态度。
作为任何的企业和组织,要生存、要发展无可厚非,但万不可用国家的信息作为筹码去与他人交换利益!
国威不可侵犯,国情更不可泄漏!
上一次是阿里和蚂蚁,这一次是滴滴出行的下架整顿,运满满、货车帮和boss直聘的网络审查。
然而,这只是开始,我国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一定会越来越规范。
互联网行业的整治和规范,才刚刚拉开序幕!
从“大数据杀熟”到搜集隐私数据,巨头滴滴怎么了?
近日滴滴股权结构,国家网信办通报“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下架“滴滴出行”APP并整改。切实损害滴滴股权结构了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一、挂牌上市:
北京时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晚间凌晨,期待已久滴滴股权结构的滴滴终于开盘,并马上就以16.65美元高开,较发行价上涨18.93%,市值突破798亿美元,并且还在继续向上。截至目前,市值打744.58亿美元。
二、股权结构
招股书的披露,机构投资者中,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高达21.5%,投票权21.5%,Uber持股12.8%,投票权12.8%,腾讯持股6.8%,投票权6.8%。
三、资本扩张
滴滴和快的均于2012年成立,各自获得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并于2014年在中国掀起打车补贴战,彻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打车方式。在烧钱补贴及市场成熟后,资本市场迫于盈利压力,促使双方合并,国内打车市场巨头滴滴已然成型。
随着Uber加大中国市场布局并获得BAT另一巨头百度的支持,滴滴和快的于2015年结束战役,宣布换股合并,滴滴开始获得阿里巴巴的投资。此次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仍是滴滴的股东,但并未披露详细的持股比例。
2016年8月,滴滴吞下优步中国,滴滴和Uber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四、关于网传“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说法滴滴股权结构我们不做置评,当前,隐私数据搜集一直被 社会 所默认,以至于现在任何一个新下载的互联网APP,都需要采集用户本人的人脸图像、个人基础信息,手机电话信息推销越来越猖獗不断。
五、因为调查结果还没出炉,因此现在下定论说滴滴出了哪些具体问题为 时尚 早,或许网信办对滴滴的审查只是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常规性检查,滴滴一是搜集存储了大量乘车的个人信息、行程轨迹数据;二是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国家监管将震慑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在隐私数据搜集方面开始收手了。
悄悄赴美上市,随后APP被全网下架,滴滴的事情还没完?
春公子之前就说过,随着互联网反垄断法的推行。过往互联网公司的“野蛮式”发展将被终结。
从阿里被罚182亿,美团因二选一策略被立案调查。再到这一次全网下架滴滴出行APP。足以证明互联网反垄断法并不是闹着玩。
按常理来说,滴滴出行APP 被要求下架修改整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前也有一些比较出名的APP下架整顿,然后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修改整顿好了,又可以重新上架。
但春公子认为,滴滴出行APP被下架这个事,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如此说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滴滴出行是静悄悄地在6月30号赴美上市的。国家开设科创板,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目的就是让资本市场能够担当起直接融资功能。这其中,让新兴互联网企业能够在国内上市是关键一步。
按常理来说,一家公司上市,那肯定是要去现场敲钟的,但滴滴出行的创始团队没有去美国敲钟。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滴滴有一定的试探性,试探什么呢?这里就不明说了。
大家先和春公子来看一看滴滴出行的股权结构,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持有滴滴7%的股权,15.4%的投票权。滴滴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投票权6.7%。
在机构这一栏中,日本的软银是滴滴最大股东,持股高达21.5%,投票权21.5%,第二大股东是来自美国的Uber公司,Uber持股12.8%,投票权12.8%。
也就是说,日本软银这家公司在滴滴出行公司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虽然创始人程维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其实并不管大用。因为其他几个董事提出经营上的调整,难不成程维每次都行使否决权?那公司还运不运营了?
之所以说滴滴出行这家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主要还是想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滴滴的大本营在中国市场,但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日本软银公司。这其中意味,大家不妨对标一下阿里。
接下来我们接着说滴滴出行APP全网下架这个事,APP下架对滴滴的影响大吗? 滴滴出行APP虽然下架了,但仅是限制新用户注册下载APP。老用户和司机依旧可以照常使用,对于司机和用户而言,出行服务依然正常运行。
滴滴出行虽然是国内网约车霸主,但是大家别忘了,现在市场上还有美团打车、首汽、高德打车等玩家。现在滴滴出行APP被下架,这些玩家是不是有了机会?
所以春公子认为,这明显有要打破滴滴出行垄断市场的意味。或者说逼着这些互联网公司去和美国竞争高 科技 。
此前阿里和美团都因为采取“二选一”被立案调查,这个性质是比较针对于反垄断领域的。
但滴滴这次问题就似乎有点严重了,是因为“国家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被进行“网络安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