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阳谷的定位方法(阳谷定位的准确位置图)

admin 2022年12月27日 17:12:50 12
阳谷的定位方法(阳谷定位的准确位置图)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神门穴与阳谷穴的区别2、...
󦘖

微信号

18322445027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神门穴与阳谷穴的区别

一、阳谷穴

1、按摩阳谷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热病、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耳聋、耳鸣、痔疮等。

2、作用功效:清心明目,通经活络、镇惊聪耳。

3、临床应用:

1)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癫痫,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痛;

2)治疗五官科系统疾病: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 腮腺炎。

4、阳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5、取穴方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6、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阳谷穴2~3分钟,每天坚持,能够明目安神、治疗手腕痛。

二、神门穴

1、按摩神门穴的作用与好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心与神志病证;治疗高血压;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

2、作用功效:补益心气。  

3、临床运用:用于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4、神门穴的位置: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5、取穴方法: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取穴时,应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势。

6、治法原则: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神门穴2~3分钟,每天坚持可助睡眠、宁心安神。

三、神门穴与阳谷穴的区别

1、神门穴与阳谷穴挨得很近。阳谷穴位置位于人体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而神门穴位置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每天按摩阳谷穴能够明目安神、治疗手腕痛。每天按摩神门穴可助睡眠、宁心安神。

3、神门穴与阳谷穴每天按摩都具有安神的作用。

阳谷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阳谷穴的准确位置和功效作用

1、阳谷穴阳谷的定位方法的位置阳谷的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阳谷的定位方法,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2、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等。

3、按摩阳谷穴的功效:通经活络、明目安神、镇惊聪耳。

4、阳谷穴的按摩手法阳谷的定位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阳谷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阳谷的准确位置及作用是怎么样的?

在腕后区,手腕背部横纹尺侧末端,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腕背为阳,形似溪谷,故名阳谷。

阳谷穴位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有清心明目,震惊聪耳的功效,经常按压刺激该穴位,可用于治疗五官科的一些疾病。如神经性耳聋,耳鸣,此外还有通经活络之功,主治目赤肿痛,手腕痛,牙痛,肩痛等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养老健身按摩时,力度宜轻,欲辅助治疗老年病,力度宜加大。

按摩时宜心情平和,坚持不懈,可以配合按摩手部的合谷穴和足部的足三里穴。

两手屈肘在胸前,一手前臂竖起,半握拳,四指托在前臂痛侧,拇指指腹放在阳谷穴处,用指腹按揉,连做1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谷穴

阳池,阳溪,阳谷,曲恒穴在哪里?

指导意见: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阳谷的定位方法,当指总伸肌腱阳谷的定位方法的尺侧缘凹陷处。阳溪阳谷的定位方法,屈肘阳谷的定位方法,掌心向胸阳谷的定位方法,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阳谷其定位为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曲恒穴位置: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阳谷穴位置在哪里

手掌测面顺着小拇指下滑底部手腕部分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摸到有凸起骨头三角形状态那里大概位置就是阳谷穴也称养生穴

针灸治疗常用的对穴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

合谷---太冲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太冲穴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作用: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内关---足三里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内关穴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

气海---三阴交

气海位置: 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 肚脐 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三阴交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 内踝尖 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 胫骨 ,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功效: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中渚---足临泣

中渚穴位置: 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置: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作用功效: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鱼际---复溜

鱼际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或取侧掌,微握掌, 腕关节 稍向下屈,于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即是。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外关---后溪

外关穴位置: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 内关 相对。(或当 阳池穴 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后溪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太溪---太冲

太溪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置: 取 太冲穴 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 跖骨 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 、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作用功效: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阳谷---侠溪

阳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侠溪穴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曲池---上巨虚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位置: 在 犊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功效: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命门---委中

命门穴位置: 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作用功效: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百会---涌泉

百会穴位置: 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涌泉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作用功效: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