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利弊呢?
西汉帝国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了巅峰经济政策有哪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西汉 历史 上最鼎盛经济政策有哪些的时代。
那么,就来来看看汉武帝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
一、币制改革
《太平御览·资产部》记载:“建元元年春,行三铢钱。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又造银、锡为白金三品。”
《史记·平准书》记载:“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旣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汉武帝币制改革持续了22年,可见对一个庞大经济政策有哪些的帝国进行币制改革是有多么艰辛和复杂。从 三铢钱----半两钱----白鹿皮币----白金三品----废三铢钱和半两钱----五铢钱, 这六次货币改革有何 益处 ?
首先 ,币制改革消除了西汉初年过度放任货币铸造权所带来的弊病; 其次, 削弱了商人集团和郡国诸侯的实力; 再次 ,民间私自铢钱的情况也大幅减少,郡国的财政实力受到严重打击,中央财政则日益见好,双方经济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减轻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最后 ,白金三品的发行对投机的商人巨贾产生了严重打击,使商人集团的财富大幅减少,国库却得到充盈,拥有了更多财富的汉帝国与匈奴作战时也拥有了更大胜算,成为制胜匈奴关键中的一环。
二、盐铁官营改革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提升理财专家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开始向全国推行盐铁官营。
汉武帝之前,汉代的盐铁等行业是允许私人经营的,政府只是通过收税的方式从中获取少量收入。汉武帝时期“ 内兴工作外事四夷 ”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赤字,这是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因。
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任用孔仅、东郭咸阳会同桑弘羊一起谋划盐铁的官营,并在第二年得以实施。食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产于某些特定地区,需求却是全国性的。但是供不应求,所以商人贩卖盐的利率很高,汉武帝正是看到了买卖盐的丰厚利润,将盐的买卖完全由国家控制。生产制成的盐全部售给国家,再由国家出售给老百姓,个人不得私售。铁器同样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铁的产量同样也有限,而需求量也非常之大,供不应求的矛盾始终存在。汉武帝看到了炼铁与买卖铁和铁器的巨大利润。把铁的生产及其买卖全部收归国家经营。为了加强统一管理,桑弘羊在全国设立了统一经营盐铁的运行系统,设置了36处盐官,48处铁官。那么,盐铁专营有何 益处 ?
首先 ,盐铁官营制度使得国库充盈; 其次 ,保证了边防军饷内需;打击地方豪强,抓住经济命脉,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 ,由于官营冶铁资金比较雄厚,生产设备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而且是按统一设计的规格进行协作生产,所以它比起原来私营的小规模冶铁业,显然有更多的优越性。
弊端: 铁器苦恶,价格不平,主管官吏废公法、谋私利,强征农民冶铁煮盐等等,也直接贻害农民,加剧了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频繁。
三、算缗告缗政策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四年)初算缗钱”。
此政策说白了就是汉武帝推行的专门针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及商人们的车船所征收的一项财产税。按政策字面的意思是征收财产税,税率大致是12%(每万钱一算)。但由于有许多人瞒报,之后又出台了鼓励告发的告缗政策。
这项政策的 益处 :首先,它让武帝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大量的田宅、奴婢和货币财物;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掌控;再次,缓和了那些权贵们对于全国土地的兼并。
弊端: 对民间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在短期内,极大地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持了当时的对外扩张,进一步瓦解了地方诸侯势力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打击了富商大贾对自耕农的过度盘剥,可以说其基本的目的都实现了。
从汉武帝开始,不仅以前的政治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且在经济政策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汉武帝开始实行非常严格的盐铁专卖的政策。所谓的专卖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所获得利润归于中央政府。那为什么要采取这些国营盐铁的政策呢?因为这些资源一旦被个人或者地方上所占有,就会形成庞大的地方利益集团,短期之内就形成暴富的阶层,不利于 社会 的公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盐铁是战略性物资,国家控制盐铁,可以防止贩卖给匈奴人。
一、盐铁专卖政策虽让政府获得颇多,但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和人民的贫穷
在西汉初期,采取自然放任的经济模式,盐铁私人可以经营,甚至还可以私人铸钱,产生了一大批暴富的商人阶层, 其中有以卓王孙为代表的冶铁富豪,还有刁闲为代表的盐商,允许私自铸钱的邓通,除此之外,还有吴王刘濞可以铸钱、开矿。其中最为暴利的行业,显然是铸钱、盐、铁这三类,并且这三类是天下民众的必需品,投入资金量大,门槛高,一般的商人是无法进入这类行业的,所获得利润极为丰厚。 这些富有的阶层控制着大量的国家资源,甚至是经济命脉,而后到处购买田地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日益悬殊,这些都使汉武帝无法忍受。
汉武帝即位之后,第一步就是将铸币权收归政府。在任何朝代,铸币权都是中央政府财政的最核心基础。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是经济政策有哪些他迈向集权的第一步,然后打击豪强和诸侯王,稳定政局,开始控制经济命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盐铁这种暴利性行业收归国家来经营。汉武帝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和铁商孔仅来经营盐铁的业务,然后组织民众煮盐、冶铁,由国家统一收购而后在全国售卖。 汉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取得了两面性的效果,一方面使得政府很快获得了大量财政收入,能够不断地打击匈奴。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一些恶劣的后果,冶铁在当时是个技术性很高的产业,当时的四川卓家之所以能够富甲一方,就是因为有高超的冶铁技术。
冶铁的发明也不过一两百年的 历史 ,之前使用的工具大多数都是铜,当时的治铁技术根本不能普及,依靠国家来组织普通民众进行冶铁,冶炼出来的铁具质量显然不合格。并且各地土地不一样,使用农具标准也不一样,也会导致尺寸大小不规范,难以使用。其次,煮盐是个极度暴利的行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会因为官僚的介入而产生腐败,特别在销售的环节,所煮的盐在各地销售价格肯定不一样,在齐国这个原产地的价格和关中的价格肯定差距很大。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的扰乱市场的情况,并且滋生严重的腐败。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 汉武帝不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那么就会从盐铁经营中抽取大量的税收,导致盐铁的价格迅速攀升,民众不得不花大价钱来购买这些必需品,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二、“均输”、“平准”政策能平抑物价,保持王朝的稳定
汉武帝在经济政策上除了用“盐铁专卖”的形式来抑制贫富差距,还采用了“均输”、“平准”的政策。因为各地所产货物不同,需要上贡给朝廷,然后由朝廷再调配给各地,但是这样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立官员,负责收取货物,将重要物资送往京师,交给中央政府,而一些非重要物资则直接销往其经济政策有哪些他地区,从而能够平衡各地的物资需求。 这样既降低了各地的交易成本,又防止各地富商囤积物资来哄抬物价、牟取暴利,比如像吴越生产稻米,而北方燕赵不生产,原先物资调配需要先送往京城,再调到燕赵,这个过程中成本极高,并且商人也容易获取暴利,而今可以先送部分稻米给京师作为必需品,剩下的直接卖到燕赵之地。
平准也是调节物价的方式。在丰年时候粮食价格便宜,农民卖粮食很难获得收益,而荒年没有好的收成,农民又需要卖地来购买粮食。“平准”就是设立仓储的官员,在丰年时候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囤积起来,灾年时候又低于市场价格来出售粮食,这样可以平抑价格,让民众受益,防止富商投机倒把。 均输是从地域和空间上来平抑物价,而平准则是从时间和周期上来平抑物价,这两项政策极大便利于民众而且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三、“算缗”和“告缗”政策严重损害商业经济,最后不得不终止
但是随着汉武帝的年年对匈奴征战,使得国库逐渐出现了亏空,不论是盐铁专卖还是均输、平准都不能直接获得财政收入,汉武帝直接采用了“算缗”和“告缗”政策。“算缗”就是要求富商每户上报财产,每两千钱交税一算,也就是一百二十钱,相当于百分之六,而不上报者,民众可以揭发,所得与政府均分,这就是“告缗”, 这两项政策使得大量富户破产,严重损害了商业经济,民众买不到或者得花大价钱买生活必需品,直接影响了 社会 稳定,执行几年后不得不终止。
结束语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入,集中财力打击匈奴,也打击了地方的富豪与诸侯王,但是他的代价也非常沉重,那就是损害了商业经济,扰乱了民众生活,使得大量民众沦为贫民甚至是流民。 事实上,平衡物价,打击投机是非常利于民众的政策,而盐铁专卖则是政府直接经营,不仅扰乱了物价,而且会让官吏以权谋私。算缗、告缗则是竭泽而渔,不利于商业发展,扰乱民众生活。
汉武帝的政策虽然有效地打击了富豪,增加了政府收入,但是也使得大多数人都贫困了下来,富豪破产,穷人沦为流民。公元前107年爆发了一次流民叛乱,人数超过两百万,这也预示着汉武帝的粗暴的经济政策的流产。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对周王朝以来政策的继承与修正,但是汉武帝的方式太粗暴,导致政府获利而不利于商业和民众,最终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有哪些,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经济政策有哪些,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主要调控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法律依据经济政策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哪些经济政策?
1、平抑物价
调控产品供应经济政策有哪些,控制CPI增幅
2、控制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政策有哪些,优化经济结构
如控制高耗能企业经济政策有哪些的上马,加强企业环保审查力度
3、加大力度执行三农政策
农产品价格上调,取消农业税,农业资料补贴等
4、调控房地产价格
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控制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卖地行为
5、控制耕地数量
18亿亩红线
6、均衡社会资源分布
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让更多人拥有财产性的收入”
7、调整税制结构
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影响:实物经济日益和虚拟经济相分离,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地流动
国际贸易仍将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点从主要在流通领域转移到国际生产和国际投资领域,使国际经贸发生经济政策有哪些了质的变化
受“跨国公司”发展变化的影响,国际贸易更多的是部门内部贸易和集团内部贸易,国际市场也日益成为有控制、有组织的市场,国际贸易由比较利益的“互补”向相互竞争的“共生”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重点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的 更新换代经济政策有哪些;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是要加强农业和社会的事业;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注意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大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注重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
统计部门要研究发布能够反映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住房价格变动的信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解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