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春分是几月几日2021年 2021春分是几月几号
1、2021年春分时间:3月20日,17:37:19,农历2021年二月(大)初八,星期六。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时节,就是和夏至、秋分、冬至一样,都是一个季节的中间。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2、春分的定义: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五前后(公历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
3、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地理上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都是几号?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夏至: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
秋分: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冬至: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一般都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中 “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是几月几号?
春分即3月21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即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
秋分即9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即12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拓展资料: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在时间周期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 0°和15°之间的位置,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但在实务上通常特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日这天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以北京为例,夏至这一天凌晨2:42天就开始蒙蒙亮了,4:45日出;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如果继续往北旅行,黑夜会进一步缩短,在北欧的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奥斯陆这样的城市,子夜的天空还很明亮,可以在夜空下看书。当到达北纬66.4°以北的地区时就能见到我们认为是奇景的半夜的太阳,那里的人们可以享受24小时的日光浴。
在夏至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慢,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北半球的时间比在南半球长8天,因此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漫长一些。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则完全相反。
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参考资料:春分日-百度百科
夏至日-百度百科
秋分日-百度百科
冬至日-百度百科
2021年春分是几月几日哪一天星期几
2021春分是几月几号
是在3月20日春分是几号,若详细时间则是17:37:19。虽然春分是几号我们普遍在日历上看到某个日期会标注节气春分是几号,但认真考究的话需要详细到分秒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路径,由于地球是椭圆形,所以时快时慢,运动轨迹有所变化,每一年的时间都是不固定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具体的时间点。
这个节气是在星期几
对照公历可知,春分那天是星期六,是适合周末出游的时节。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时节,就是和夏至、秋分、冬至一样,都是一个季节的中间。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人们都会期待下雨,给农作物带来水汽,若是一直晴天,恐有干旱的风险,会影响秋季的收成,因此这天都有不少的讲究。
如何划分二十四节气
众所周知,节气的算法是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那么有什么判断标准呢?其实可以观察一年内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轨道上是如何变化位置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以春分为起点定为0度,每前进15度是一个节气,例如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分别对应15度、30度、45度、60度。这样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称为一个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