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排列(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排列规律)

admin 2022年12月21日 20:00:46 6
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排列(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排列规律)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2、...
󦘖

微信号

18322445027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相信很多天文爱好者都知道太阳系和地球周围的一些行星,很多人对这些行星的大小排列顺序感到好奇。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1

问: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答:太阳系只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八大行星体积大小排列顺序

赤道半径大小的排列顺序和体积是一样的,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出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如下面数据所示:

体积:(以地球为1,体积1.0832073×10^12km)

太阳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00000 :1317 :745 :65 :57 :1 :0.86 :0.15 :0.056。

由此可以看出木星是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土星次之。

八大行星离太阳远近排列顺序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公转与自转排名

公转就不必说了,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自转最快的是木星,为9小时50分。之后依次为土星:10小时14分,海王星15小时57分,天王星:17小时14分,地球23小时56分,火星24小时37分,水星58.65天,金星高达243日,比他的公转周期还长,因此,如果身处金星上,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度日如年”。

太阳系九大行星大小排列顺序2

八大行星的质量

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3)

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3)

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3)

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3)

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3)

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3)

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3)

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3)

行星的定义

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星这八颗。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冥王星相符。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相符,但是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他物体,因此降级为矮行星。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成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恰好符合这一定义,并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是一颗“矮行星”。所以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排列,太阳系中行星大小排序

1.太阳系中行星从三个方式排列:体积大小、质量大小、距日远近。

2.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3.质量排列和体积一样。

4.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大小及排列顺序

八大行星排列顺序

1、体积:(以地球为1)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2、质量:(以地球为1)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318 ;95 ;17.15 ;14.53 ;1 ;0.8 ;0.11 ;0.0553。

(修改一下)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体积大小应该怎样排序?

对于宇宙空间中的天体有一个最基本的分类:能自己发光的叫恒星,比如太阳;围绕恒星运转的是行星,比如地球;围绕行星运转的才是卫星,比如月球和一些人造地球卫星。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和火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比较密集的小行星带,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个天体很密集的区域,即柯伊伯带。矮行星之一冥王星就位于柯伊伯带之内。

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体积来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都是很普通的。

从体积的角度来看,如果认为地球的体积是1,那么其它天体的体积依次是:太阳1300000,木星1317,土星 745,天王星65 ,海王星57,金星0.86,火星0.15 ,水星0.056。可以看到,行星之中,木星的体积是最大的,土星第二。

从质量的角度来看,行星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最后顺便科普一下天空中的星星。一般抬头看见的星星里面大多数都是恒星,恒星一般都是一闪一闪的 ,因此 恒星的光在穿过地球大气时受到影响,亮度不是很稳定;但在合适的时间也可以在夜空中看到太阳系中的其它一些行星,它们的特点就是亮度比较亮,且光不会一闪一闪,因为它们距离地球相对比较近,光比较稳定。当然也可以肉眼看到卫星,那就是月亮。仔细观察还可以观察到绕地球快速运转的低空人造卫星。

太阳系是包括八大行星及一百七十多颗已知的环绕其中六颗行星运行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包括了小行星带天体、柯伊伯带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等太阳系的小天体组成的庞大的星体系统。

这其中的八大行星是除太阳外构成太阳系的主体。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九大行星大小排列是什么?

大小排列

九大行星按体积大小(视觉大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

九大行星如果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

“九大行星”,是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之前的九颗行星的合称,在会议上经过投票表决,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至此太阳系只剩下八颗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八大行星”。

基本介绍

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美国天文学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将冥王星列入了”九大行星“之内。后来,发现冥王星不符合行星定义,于是它被踢出了“九大行星”之列,太阳系剩下八大行星。

天文学家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当今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聚集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而且各项数值都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阋xì神星:直径2326±12千米,略微小于冥王星。但质量是冥王星的127%),是一个质量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因此,从“九大行星”改为“八大行星”就不难理解了,不然太阳系会“行星泛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