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8322445027
本文目录一览:
- 1、《蒹葭》是一首什么诗?
- 2、蒹葭是首什么诗
- 3、蒹葭是什么诗
- 4、《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什么诗
《蒹葭》是一首什么诗?
一、近代学者认为
方玉润蒹葭是一首典型的什么诗:此诗在《秦风》中蒹葭是一首典型的什么诗,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诗经原始》)
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人间词话》)
高亨:这篇似是爱情诗。诗蒹葭是一首典型的什么诗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来。叙写他(或她)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诗经今注》)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二、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
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蒹葭是首什么诗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蒹葭是一首典型的什么诗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蒹葭是一首典型的什么诗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作品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什么诗
秦国民歌、情诗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原因:诗中“伊人”可能是情人、恋人、贤人、友人、·····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相关成语: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许浑在他的《咸阳城东楼》的诗句中也提到过“蒹葭”这个词 【作品名称】《咸阳城东楼》 【作品别名】《咸阳城西楼晚眺》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许浑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原文】 咸阳城东楼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④。 行人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①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西城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④“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⑤当年:一作“前朝”。 (详见词条“咸阳城东楼”)
《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什么诗
■小千■218 :你好
《诗经 秦风 蒹葭(jiān ji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诗人在思念,在猜测,在想象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尤其琼瑶的电视剧《在水一方》一播出,此诗便在华人世界四处传唱。
注:蒹(jiān):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葭:古字,同【笳】。
另:此诗写的是【秋景】。秋,再加【心】,就成【愁】。相思深深,以致成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