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西魏皇帝列表(西魏王朝历代帝王)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2月10日 20:18:22 7
西魏皇帝列表(西魏王朝历代帝王)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南北朝时期分为哪些朝代,北朝的皇帝列表。五代十国又是什么时期的。...
󦘖

微信号

18322445027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南北朝时期分为哪些朝代,北朝的皇帝列表。五代十国又是什么时期的。

南朝为 宋、南齐、梁、陈 ;北朝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北魏皇帝列表: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敬哀公主元氏、幼主元钊、孝庄帝元子悠、长广敬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脩。

东魏皇帝: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皇帝列表:文昭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拓跋廓。

北齐皇帝列表: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北周皇帝列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朝廷。公元923年河东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西魏皇帝列表,建立后唐。后唐国力强盛西魏皇帝列表,但两次发生内乱,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刘知远死后,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公元907年,汴州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公元960年,后周被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在五代更迭中,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合称十国。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相继消扫荡群雄,公元979年,赵光义灭北汉,实现统一。

魏国历代皇帝都是谁?

大魏皇帝列表:魏高帝( 曹腾)、魏太帝( 曹嵩) 、魏武帝( 曹操)、魏文帝( 曹丕220-226年)。

魏明帝( 曹叡226-239年)、魏少帝( 曹芳239-254年)、高贵乡公( 曹髦255-260年))、魏元帝( 曹奂260-265年)。

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之后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大魏国皇帝列表

魏国历代皇帝列表:

魏高帝 ( 曹腾)、魏太帝 ( 曹嵩) 、魏武帝 ( 曹操)、魏文帝 ( 曹丕220-226年)、魏明帝 ( 曹叡226-239年)、魏少帝 ( 曹芳239-254年)、高贵乡公 ( 曹髦255-260年))、魏元帝 ( 曹奂260-265年)。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西魏皇帝列表,周朝诸侯国之一西魏皇帝列表,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扩展资料:

1、起源

魏国西魏皇帝列表的始祖是毕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纣之后,毕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毕国亡国后,毕公高之后毕万入晋。事晋献公,以功封于魏地,是为魏氏之祖。

其后世为晋卿。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后魏犨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魏渐强。

2、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西魏皇帝列表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西魏皇帝列表了重要作用。

3、灭亡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4、短暂复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起兵反秦,魏咎加入了陈胜阵营。陈胜派遣周市攻取魏地,当攻下魏地后,陈胜打算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愿接受,认为应该立旧魏国王族后人为魏王,于是魏咎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历代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北朝东、西魏皇帝列表及简介,没有一个皇帝真正拥有皇权

南北朝时期的东、西魏两个政权存在时间比较短, 历史 影响力相对大王朝要低一些,所以很多人对其不了解。但 历史 不只有大一统王朝,补齐知识短板是非常有必要地,咱们在聊这俩政权之前,先概括一下它俩是怎么来的。

西晋灭亡后出现了十六国和东晋,后来东晋被刘裕灭进入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北边则一统于北魏,进入北朝时期。北魏是个鲜卑政权,皇帝拓跋氏随着自身的不断汉化改了元姓,到元恪的时候发展到鼎盛时期。

元恪视鲜卑"子贵母死"的传统为陋习,所谓"子贵母死"指的是从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开始,为了保障子孙后代稳妥的继承皇权,防止出现小皇帝即位时其生母及其背后的家族干政甚至乱政,就提前把太子生母赐死。

元恪废除这项陋习后,他的幼子即位,结果被胡太后摄政,搞的北魏奇乱无比。地方割据势力尔朱荣以清君侧的名义入洛阳大肆屠杀,从此长期掌握北魏实权。他手下有个叫高欢的将领逐渐成长起来,后来尔朱荣被孝庄帝用计诛杀,尔朱家的人接着又把孝庄帝弑杀并立了新皇帝。高欢此时也以清君侧的名义立一个新皇帝与尔朱家对抗,最后高欢赢。两边立的皇帝都被高欢废黜并害死,高欢新立了一个自认为可以完全当作傀儡的元修。

可是元修并不甘心做傀儡,他选择出逃,投靠了远在长安的大臣宇文泰那里,希望借此来对付高欢。结果宇文泰也是高欢那类人,只是看起来更隐忍些罢了,元修去了不到一年就被宇文泰弑杀。从此北魏灭亡,高欢以洛阳为中心控制的原北魏东半边,新立一个元家的皇帝就成了东魏;宇文泰以长安为中心控制的原北魏西半边,也新立一个元家的皇帝就成了西魏。

东、西两家都说自己才是北魏正统,也确实,对于东魏来说,本身就是从国都洛阳跑出去一个"不愿意待下去"的皇帝而已,另立一个就是了,它才是北魏正统;对于西魏来说,正统的皇帝因权臣当道而被迫西迁,定于新都长安,它才是北魏正统。所以对于北魏最后的皇帝元修,两边起码名义上还都是元家的天下,都是要给前皇帝上谥号的,这个谥号就能充分体现出两边的认知角度。西魏由于正统性出自于元修的到来,为了体现元修誓要消灭高欢收复故土的信念,上谥号为孝武帝;东魏则必须要弱化元修的存在,将其定位为一个“自愿放弃正统、弃明投暗、离家出走”的前皇帝,上谥号为出帝。

高欢新立的皇帝是元善见,他是元宏的曾孙,人长得特别的帅。对于高欢来说反正只是"放个花瓶"、"立杆大旗"的事嘛,长得仪表堂堂就足够了。在高欢这边元善见是孝静帝,因为他们认为北魏还在继续,但从后世看,这已经明显是北魏灭亡后的另外一个政权,所以元善见实际就成了东魏一朝唯一的一个皇帝,即是开国皇帝亦是末帝。

西魏灭亡时间只比东魏晚五年,出现过三任皇帝。首先是元宝炬,他是元宏的孙子,也就是东魏元善见的族叔。当初元修西逃的时候他曾作为护卫跟着一起到了长安,元修被害死后,宇文泰觉得他的血统最合适做"大旗",就将其拥立。元宝炬就成了西魏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没有试图夺回皇权,而是将军国大事全交予宇文泰,因此他得到了善终,成为西魏三个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后面俩就没这么幸运了,元宝炬死后其长子元钦即位,不甘心只做傀儡,开始效法古人除权臣的办法,暗中受意族中信得过的大臣替他杀宇文泰。但是他不仅没做到"密不透风",还处处漏洞。因为他是先明着罢免了宇文泰一些有实权的官职,这明显是给宇文泰“提醒”。后来刺杀计划又败露,结果就被宇文泰先下手为强给毒死了。

只做了三年皇帝的元钦死后,他的弟弟元廓登基,这一年是公元554年。回过头来看东魏,早在四年前,高欢的儿子高洋就迫不及待逼那个皇帝元善见禅位,东魏就灭亡了,高家的北齐建立。西魏这边556年宇文泰去世,把手里的实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第二年宇文护也学高家的做法,把自己这边的皇帝元廓给废了,西魏旋即灭亡。

两边的末帝做完自己最后的任务"禅让"以后,除了失去最后一点利用价值外,就只剩下被他人拉去做"大旗"的可能性了,因此这俩皇帝都是在禅位不久后被杀害的。按时间来看,西魏末帝元廓是北魏拓跋珪最后一个当皇帝的子孙,他只做了两年皇帝,且又是个傀儡,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但他做了一件影响史书记载的事,那就是把家族的姓氏从元改回拓跋,因此正史记载他为拓跋廓。从北魏建立开始那么多皇帝,他们家一半拓跋一半元,到他终结又是拓跋,也算是"有头有尾"了。

魏国的所有皇帝叫什么

三国时期魏国有5个皇帝

(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扩展资料: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

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国皇帝列表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西魏皇帝列表的封建王朝西魏皇帝列表,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西魏皇帝列表,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西魏皇帝列表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那么在这148年间北魏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北魏皇帝列表西魏皇帝列表

宣武皇帝——拓跋圭,庙号太祖,在位时间386年——409年

明元皇帝——拓跋嗣,庙号太宗,在位时间409年——423年

太武皇帝——拓跋焘,庙号世祖,在位时间424年——452年

南安隐王——拓跋余,庙号熹祖,在位时间452年

景穆皇帝——拓跋晃,庙号恭宗,在位时间452年

文成皇帝——拓跋浚,庙号高宗,在位时间452年——465年

献文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在位时间466年——471年

孝文皇帝——拓跋宏,庙号高祖,在位时间471年——499年

宣武皇帝——元恪,庙号世宗,在位时间500年——515年

孝明皇帝——元诩,庙号肃宗,在位时间516年——527年

武怀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在位时间528年——531年

节闵皇帝——元恭,庙号烈宗,在位时间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元修,庙号显宗,在位时间532年——534年

阅读
分享